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

 

中风病是常见病,主要包括脑溢血、脑血栓形成、脑栓塞、蛛网膜下腔出血等。其病有深浅轻重不同,病浅则经脉闭滞,病深则脑失神明之用,若邪气残留、正气未复则有后遗症。

 
中风后遗症较常见的证型有:气虚血瘀证、阴虚内热证、肝肾不足证、心脾阳虚证、风痰阻络证与痰瘀互结证,这些证型可单独出现,更多是二个以上的证型合并出现。这里所谓的“证型”就是中风后遗症在某一阶段的本质,只有针对疾病的本质​​进行治疗,才能有较好的疗效。而辨病治疗是指中医学亦认为,只要是属于同一种疾病,一般都会有其共性存在,治疗时可根据这一共性,使用某一特定的治则与方药。例如中风后遗症,其主要是“元神之府(脑)”失用所致,均应注意“醒脑开窍、疏通经络为主,滋补肝肾为辅”的原则,故选穴配方宜以开窍启闭以改善大脑的生理功能为主,多用头部腧穴。

 

据《中华医学论坛报》报道,我国中风病存活者中,约有50%-80%的患者遗留有瘫痪、失语等严重残疾。因此,尽量将致残率降至最低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,是医学界目前的重点。大量的医疗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,对于以发病率高、死亡率高、致残率高、复发率高为特点的中风病,中医与现代医学之优势,必将带给患者莫大的福音。在降低上述『四率』方面,中医已取得较显著成绩,当中,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是以针灸为主的综合中医疗法,其疗效已为长期的临床治疗实践所肯定。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,针刺的介入,能够使脑的氧代谢改善,脑血流增加以及血糖的供应增加,保护中枢神经元,减少脑神经元的凋亡;通过改变外周刺激的输入,还能促进大脑皮质功能区的可塑性重组,激活大脑固有的神经通路,进而减少致残率,促进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。
中风后大部份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,而恢复运动功能是患者最迫切的愿望。我们认为,中风病针灸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,病后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,而发病后6个月仍是有效康复期;若病程1年以上,则康复的效果和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都会降低。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,我们亦常用针责疗法、拔罐疗法、艾灸疗法、药物贴敷疗法、中药薰蒸疗法、点穴按摩疗法等加以配合。

 

随着现代康复医学对偏瘫本质认识的突破,针灸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,亦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分型治疗方案。 (1)软瘫型,针灸可选用手足阳明经穴位,加用督脉、华佗夹脊穴,加用醒脑开窍法、电针,为后续的功能锻炼做准备。 (2)痉挛型,选穴多采用拮抗肌取穴,并加用传统头针疗法、三针疗法、放血法等,能降低肌张力,对四肢肌肉有较好的放松作用,还可以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。 (3)恢复型,治疗时宜注意阴明经穴的综合选择,结合对症配穴,多用补虚扶正的穴位和中药,配合艾灸法、病灶定位围针法进行治疗。当然,我们强调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,一定要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,这是我国医学治病的精华。

 

[以上资料只供参考,请在选择食疗之前先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。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