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治療中晚期肝癌有優勢

肝癌常見症狀有上腹或右脅下腫塊,肝區疼痛,黃疸、腹水,腫脹、納差,體重下降等。根據症狀可歸屬於中醫“積聚”、“暴癥”、“黃疸”、“臌脹”、“痃癖”等。中醫對其不良預後早有認識,如“卒暴癥,腹中有物堅如石,痛如刺,晝夜啼呼,不療之,百日死”,這與現代醫學描述晚期肝癌生存期只有3-4個月很吻合。中醫一般認為肝癌為肝膽濕熱、肝鬱脾虛、瘀血凝聚而成。
 
手術切除是早期肝癌的主要治療手段,術後復發是主要關注的焦點。對於小肝癌,手術切除後5年生存率可達到50%-70%。大肝癌根治性切除手術後5年復發率為61.5%,小肝癌亦達 43.5%。肝癌切除手術後復發率以第3年以前為最高,一般以手術後第2年為高發期。中醫健脾理氣可降低復發率,這一點已經得到臨床驗證。著名肝膽外科學家吳孟超院士也非常重視中醫在肝癌治療中的作用,指出腫瘤治療過程中,中醫已經不再是輔助治療,而是腫瘤的常規治療手段。通過多年的中西醫結合治療,中西醫結合可以提高肝癌的療效。

 

對於中期肝癌,無法手術切除,介入治療是主要治療手段,但介入治療並不能延長生存期,而是以犧牲害肝功能換取短期的腫瘤緩解,甚至有時亦不能令腫瘤縮小。筆者曾遇到病人經過介入治療後肝癌不但沒有縮小反而繼續增大,為超過20cm的巨塊型肝癌,經中醫治療後腫瘤亦有縮小。

 

對於晚期肝癌,西醫並無有效治療方法,昂貴的標靶藥物只能延長中位生存期約1個月。合並大量腹水者更為棘手,如採取腹腔穿刺抽放腹水,極易誘發上消化道大出血、肝性腦病和肝腎綜合征,只會加速病人死亡。中醫不主張放腹水,認為放腹水會令病人短期內死亡。中医不主张放腹水早在唐代名醫孫思邈的《備急千金要方》中就有记载,指出腹水“忌腹上出水,出水者,一月死,大忌之”。晚期肝癌常為肝鬱脾虛證,中醫治療主要為疏肝健脾、消癥散結,合並大量腹水者需攻逐水飲。筆者曾治肝癌晚期合併大量腹水患者,經中醫治療後病情穩定,腹水明顯減少,病情得到控制,早已打破了所謂「活不過3個月」的界限,有的腹水病人生存已超過2年仍然健在。

 

[以上資料只供參考,請在選擇食療之前先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。]